聰明的父母,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,糊塗的父母只重視卷面上的分數。

分數只能證明孩子學習課本的能力,不能真正鑒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。

而對於一個即將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,顯然後者更為重要。

對一個孩子來說,他的行為習慣、自律質量,要遠比「100分」重要得多。

告訴孩子:不是優秀才自律,而是自律才優秀

想要孩子擁有自律的質量,要靠言語不行,要靠行動

一個自律的孩子,不需要父母插手,就能處理好自己的課業,不會拖延學習的時間,可以規劃好個人的學習時間、興趣時間和娛樂時間。

實際上 ,一個足夠自律的孩子,往往能夠在課業上取得不錯的成績。

一個足夠自律的孩子,還能管控好個人情緒、管控好自己的興趣愛好,不會浸染一些不良嗜好。

如果孩子真的具備了「自律」的質量,那麼家長完全可以不用操心孩子的任何事情,包括孩子的學業,包括孩子的生活和未來。

告訴孩子:不是優秀才自律,而是自律才優秀

可是孩子如何才能擁有良好的自律質量呢?

孩子自律的質量是靠家長用語言教育出來的嗎?

當然不是, 孩子自律的質量,往往不是「管」出來的,而是「散」出來的。

家長管得越多,孩子越容易變得懶散。

家長越是放手,孩子反而越能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。

告訴孩子:不是優秀才自律,而是自律才優秀

家長要做到「三點」,讓孩子擁有自律質量

1、遇事不催促

請安靜下來仔細回想,你有沒有催促過你的孩子?

大多數家長一定會說有過,好像就在幾個小時前,才催促寶寶起床、刷牙、洗臉、吃飯。

孩子們做事墨蹟,家長們看了,氣就不打一處來,再聯想到孩子學習方面也是如此,就更生氣了。

告訴孩子:不是優秀才自律,而是自律才優秀

為了掌控好時間,為了不讓孩子上學遲到,家長只能催促孩子手腳麻利點,做事快一點。

家長最怕孩子養成做事拖拉的壞習慣,所以為了不讓孩子浸染這種壞習慣,家長總是保持在一個高速運轉的狀態,像個馬達一樣,時刻提醒孩子加速、加速。

可是結果呢?

往往是事與願違。

家長越喜歡催促,孩子越是墨蹟,做事情缺少內驅力,反正都有人在後邊趕著走。

這樣長久下去,就形成了「給一鞭子走一步」的態勢。

家長不要催促,但是結果要讓孩子自己承擔,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結果。

比方說,早上孩子不肯起床,做事拖拖拉拉,結果真的過了上學的時間,上學遲到了,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,自尊心就要受到傷害。

有過一次經歷,下一次孩子就會自發地積極起來,為的是在學校有個好的表現,不會再被老師當著同學的面批評。

2、凡事不插手

因為愛孩子,所以什麼事情都給孩子打理好,因為怕孩子出點問題,所以萬事都想得周全。

甚至孩子早上穿什麼,都要給他做主。

孩子呢?就什麼都不用操心,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,讓上學就去上學,完全不需要自己操心。

久而久之,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就會很強。

一個孩子一旦開始依賴家長,家長就別指望著孩子能夠自律,因為他不需要去約束自己,也不需要去管理自己,早晚媽媽都會幫自己準備好了。

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撒開手,讓孩子自己做主,孩子會變得興奮、積極很多。

這是提升他們的自律性的開始,只有給他們相對的自由,他們才會願意去思索、願意對自己做出約束。

3、碰事不嘮叨

為了能夠讓孩子有長進,就不停地對孩子進行嘮叨,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提醒,讓孩子從此優秀一些。

可是嘮叨真正帶給孩子的是什麼呢?

家長的嘮叨會讓脾氣大的孩子反感,並希望儘快擺脫父母的控制,能夠徹底自由。

一旦他們真正獲得他們想要的自由,他們就變得毫無約束,沒有原則,沒有底線。

而讓那些沒有脾氣的孩子,變得越來越懶散,「破罐子破摔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。

對孩子來說,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相當重要的,這會讓他們越來越自信,越來越陽光開朗。

跟嘮叨相比,父母的自身行為更為重要。

孩子都是從模仿開始的,而模仿的最佳對象就是父母,父母是他們第一個接觸的人,同時也是接觸最多的人,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

讓孩子多嘗試,給孩子失敗的機會,相對自由才是育兒的真理

不要害怕孩子跌倒,不要害怕孩子失敗。

優秀的人不一定都是自律的,可自律的人一定都是優秀的。

正如泰迪·羅斯福所說的,有了自律能力,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做不到的。

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,他都是有跡可循的。

他的因在家庭;他的根在父母。

想讓孩子真正的自律,父母就要為孩子塑造良好的生活環境,並著重引導、勤加督促,引導孩子從小時候起,從細節開始,養成自律的好習慣。

培養孩子的自律,是我們這一輩子能給的最大財富。

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,無論你的孩子是大步流星,還是步步為營,只要用自律與堅持去澆灌,終會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。

來源:https://hker.life/article/1537242#17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