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菩薩過去世為婆羅門女時,知道母親生前不信因果,必墮惡趣,於是在親人過世後,虔誠供養三寶,感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親授念佛法門。經過一日一夜,婆羅門女於一心不亂中抵達地獄,向無毒鬼王請教母親去向,鬼王查明後回答:菩薩之母已生天,罪苦眾生亦共享光明、安樂。

拜懺、超度、祈福,在仰信階段必需具備恭敬心,若能依定慧力,在讀誦經文時隨文入觀,受持名號時與諸佛菩薩行願相應,則能讓無量無邊的情與無情,同霑法益。中文的「孝」字,是結合「老」、「子」二字所成,象徵過去無始、未來無終,代代相承與推己及人,即是迴向的立足點。

當我們感念十方三世的恩人,自然希望宿怨也能化解。常常以業力觀省察自我,便能漸漸領悟「不見世間過」,不是期待世間無過,而是「無住生心」的修練。

迴向的層次,從「有我」到「無我」可分為:迴己向他,迴凡向聖,迴小向大,迴一切功德向無上菩提。譬如捐款不論多寡,若是全心奉獻,便有無限功德。參加無數法會卻心不在焉,就像達摩祖師給梁武帝的警語「並無功德」。

因此,慈雲灌頂法師特別在《楞嚴經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》裡提醒我們:
為五欲故發心念佛,地獄界也;
為名利故發心念佛,餓鬼界也;
為眷屬故發心念佛,畜生界也;
為勝他故發心念佛,修羅界也;
畏惡道故發心念佛,人法界也;
求天樂故發心念佛,天法界也;

欣涅槃故發心念佛,聲聞界也;
慕無生故發心念佛,緣覺界也;
欲度他故發心念佛,菩薩界也;
希成佛故發心念佛,佛法界也。

任何一法圓攝一切法,菩薩行者必須善護初發心,才能依法性入清淨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