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先引起他人的渴望。凡能這麼做的人,世人必與他在一起,這種人永不寂寞。--------- 哈利‧歐佛垂(H. A. Overstreet


寫過《攻心為上》(Swin With the Sharks Without Being Eaten Alive)等暢銷書的哈維‧麥凱(Harvey Mackay),是一位非常受歡迎的美國作家。


他平時對外演講的價碼,一場大概是六到八萬美金,而且常常整年都排滿了行程,想請他演講,除了要準備銀子,還得等他排出空檔。


成名之前,麥凱只是一名稍有點名氣的作家。有一天,他接到電話,是CNN談話節目的製作人員打來的。他們通知他,說他已列入主持人賴瑞‧金(Larry King)的採訪候選名單中。賴瑞‧金會親自打電話給名單上的每個人,再決定最後的人選是誰。


常看CNN節目的人就知道,賴瑞‧金是美國談話節目天王級的主持人,他紅到可以要求CNN為他提供私人飛機,可見有多搶手。他的節目通常由多名助理打點,包括了節目內容的發想、特別來賓的邀訪等。不過,賴瑞‧金最後要採訪誰,還是由他自己拍案敲定。


哈維‧麥凱知道,如果他有機會接受賴瑞‧金的採訪,對於知名度的提升,一定有很大的幫助。不過,就憑著一通電話,短短五分鐘,他能如何爭取自己上節目的機會呢?


每個人都想上節目,所以接到賴瑞‧金的電話,都會盡量把握住機會,極力介紹自己的優點和長處。但是哈維‧麥凱採取另一種策略。


他事前花了點時間,去瞭解賴瑞‧金的近況:他在忙些什麼?他需要什麼?打聽之下,哈維‧麥凱發現賴瑞‧金有出書的計劃,而他剛好對出版界十分瞭解,也掌握了一些資源,這成了他最好的籌碼。


當賴瑞‧金打電話過來,哈維‧麥凱完全不提自己,卻在那短短五分鐘中,討論賴瑞‧金的出版計劃。猜一猜,最後誰贏得了上節目的機會?是哈維‧麥凱。而且他不只上了一次,後來還連續上了十幾次。


CBS有一個脫口秀節目,主持人大衛‧萊特曼(David Letterman)說起話來很鋒利,很會損人和挖苦來賓,讓上節目的來賓都有點哭笑不得。不過,因為這個節目收視率很高,不論是明星或歌手都很願意接受萊特曼的採訪,連天后級的茱莉亞.羅勃茲(Julia Roberts)也上過好幾次。


有一次萊特曼訪問一個壽險業的王牌業務員,想盡辦法一定要損到他。萊特曼靈機一動,說:「聽說你是壽險銷售冠軍喔!」他隨手拿起桌上的菸灰缸,說:「那你推銷這個菸灰缸給我看看。可是我得告訴你:我不抽菸。」接下來,他就等著看對方出糗。


沒想到這位王牌業務員一口就答應下來,接著問他,平常上他節目的有哪些人。萊特曼回答說:多半是些名人,包含影視、政治界的大明星。業務員說:這裡的佈景設計得很精緻,但是如果有來賓是菸槍,一不小心抽菸了,弄得到處沾滿菸灰和菸蒂,可能會不太好。一旦環境不佳,名人們口耳相傳,以後誰還要來上節目呢?業務員最後神閒氣定地說:「這個菸灰缸能幫助你保持整潔高雅的環境,讓這些人舒舒服服來節目與你暢談,只要三塊五,很便宜,買一個吧!」


幾句話就把伶牙俐齒的萊特曼搞定了,萊特曼後來訕訕地說:「你還有沒有別的貨?被你這麼一說,我想要買兩個。」


有一位本地的旅行社經理,非常賣命地向客戶推銷旅行套餐方案。每次一見到客戶,就迫不及待地提醒客戶,旅行社最近又推出了什麼產品,這些產品有什麼優點。通常客戶最後都會敷衍他一句:「好,我要去的話,會再跟你聯繫!」但其實都不怎麼理會他,讓他覺得很挫折。


後來這位經理接觸到卡內基訓練,他運用了「引發他人的渴望」這一條,徹底改變了工作態度。


他不再一股腦地介紹旅遊產品,反而主動問起客戶:「你最近好不好?很忙喔?都在忙些什麼?」從這些最切身的問題,逐步導向健康、休閒等話題,自然而然地引發客戶心中對旅遊的需求。於是這位經理的業績,比以往成長了很多。

「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」,不只是以下對上,主管也需要瞭解員工心中的渴望,才能驅動他們的工作動機。


有一個公司的經理,工作包括了簽批員工的假單,所有的請假單都要經過他的批准才算。他覺得一些大小事假、病假的簽核,太瑣碎、太花時間了,想交給底下的一位副理來負責。


如果他對副理的說法是:「我太忙了,不想做這些事情。」或是「這種區區小事微不足道,交給你去辦就好。」效果都不太好。副理只會覺得他是在幫長官打點他不想做的瑣事。


這位經理應該思考的是,對於副理來說,負責這些瑣事的好處是什麼?所以他換了個說法:「我知道你是一位負責任的人。透過這件工作的交辦,會讓員工更重視你的意見和影響力。」副理一聽,心情就好多了,他會很認真去負責簽批假條的工作,審核得比較謹慎,而不是把自己當作橡皮圖章來看待。


用這樣的說法來鼓舞副理,一方面可以培養接班人或是重要的副手,另一方面也不用再煩心假單的事情,空出來的時間,可以做更多重要的事情。


觀察每年的選舉實況,你可以仔細分辨,哪一些候選人只會搖旗吶喊,哪一些候選人真正聽到選民的心聲,提出的政見,引發了選民心中的渴望,而願意投他一票。


記得當年,雷根跟卡特競選總統,卡特是現任總統,雷根是加州退休的州長。那次競選的主軸,不論是兩個人的個別演講或是電視辯論,都圍繞在一個問題上,那就是-你現在過的日子究竟有沒有比四年前來得好?


雷根的出線,和選民希望改善國內經濟狀況有關。當時是八○年代,美國正好碰到通貨膨脹問題,失業率嚴重上升,卡特執政的四年的確不太理想,所以雷根無需花費太多心力,只是緊抓著選民想要恢復以前好日子的心理需求。結果,雷根贏得了總統的寶座。


親愛的讀者,如果在我們的社會中,人人都懂得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,而不是只想到自己,社會的運作一定更順暢。


這種技巧可以應用在很多生活小事中。比方說,很多父母親都覺得要讓小孩子乖乖把一頓飯吃完,是一件很困難的事。為什麼困難?因為他們只想趕快收拾碗筷,然後就可以輕鬆地翹起二郎腿來看電視。他們忘記了要從孩子的立場來思考這件事。如果你只會催促孩子:「趕快吃飯、把飯吃完!」孩子可能就跟你做對,因為他就是不想吃飯。


還是換個方法,問孩子:「你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?」「既然你喜歡這種運動,就要有強健的體魄!」「想要有強健的體魄,是不是得吃飯呢?」「所以,你要不要趕快把飯吃完呢?」這些步驟,就在引發小孩子心中的渴望,達到激勵的作用,讓他們乖乖把飯吃完。


有一位卡內基學員,為了讓三歲大的女兒吃早餐,想盡辦法,連哄帶騙,仍然無濟於事。


後來父親發現,女兒喜歡模仿母親,喜歡覺得自己長大成人。所以一天早上,這對父母就把小女孩放在椅子上,讓她自己準備早餐。果然小女孩弄得十分起勁,一見到父親進到廚房,就叫道:「爸!看我今天自己調麥片哦!」


她吃了兩份麥片,完全不需要哄騙。因為吃早餐和她內心的渴望結合在一起,她在調製麥片的過程中,找到了自我表現的途徑。


千萬別用鮮奶油草莓釣魚


    在商場的交易中,「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」更是一項重要的技巧。一般人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看事情,希望別人來配合,結果常無法獲得預期的結果。只有從對方的利益去考量,才能說服別人達成你期待的目的。


卡內基就非常懂得運用「引發他人心中的渴望」。他說過,有一次,他要租一個場地來辦講習會。這個場地他先前已經租用了很多次,都沒問題。這一次卻在講習會展開前夕,收到通知,說租金要漲百分之三百。


其他辦活動的單位收到通知,都打電話去抗議、討價還價。卡內基的作法和別人不同。他寫了一封信給場地的負責人,信中並沒有針對租金漲價的事指責對方,只是為對方分析:如果你按原價把場地承租給我,可能少收一點租金,但是因為很多重量級人士會應邀蒞臨會場,未來當他們還有別的聚會,或是和朋友用餐,都可能想到這個地方,這對場地的「錢景」,有加分的效果。


卡內基以條列的方式,一項項為對方分析,以原價租借場地給他的優點和缺點。如果他在信中只是拚命抱怨漲價一事,強調自己因此造成多少損失,場地承租人一定不想理他,根本談不出什麼結果。


場地承租人就因為卡內基的這番話,決定把場地租給他。有漲價嗎?有的,不過只漲了百分之六十,比原先的百分之三百,少了很多。


你喜歡釣魚嗎?卡內基曾經寫過一個關於釣魚的例子。


夏天時,卡內基喜歡到緬因州一帶釣魚。要釣魚,當然得準備釣餌。卡內基說,他個人喜愛吃的是鮮奶油草莓,但是如果他用鮮奶油草莓去釣魚,肯定釣不到任何一條魚。不過,卡內基心想,魚應該喜歡吃蟲,所以他改用蟲作餌,然後就可以向魚兒說:「你要不要嚐嚐看?」


要釣什麼魚,就要用什麼餌。這是很簡單的道理,可是在日常的人際關係中,的確有很多人拚命用鮮奶油草莓去釣魚。 現在你該知道,他們為什麼發揮不了影響力吧!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