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破妄顯真」妄想是很抽象的,我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,讓大家體會一下:

在美國柏克萊大學:有一位體操選手叫做「米爾曼」,這個米爾曼他可以說是體操界的天才,他從小學就開始學體操,從小學到國中,從國中到高中,甚至到大學,都是體操選手。他生命的目標就是成就奧運的金牌,他對自己很有自信,因為他在大學表現得很好;但是因為整個體操界競爭非常激烈,幾乎都是差之毫釐而已,所以他壓力非常的大。

一個活在妄想的人,當然壓力很大,他經常作惡夢,夢到自己在體操練習過程中…從上面摔下來,結果失掉了金牌,就從這樣惡夢中驚醒過來。隨著奧運的時間到來,他惡夢出現的次數也越來越多。有一天,半夜從惡夢中驚醒來之後,他就睡不著了,穿著外套到外面去跑步。跑著、跑著、就跑到一個夜間的加油站,他遇到了一個老人家,這位老人叫蘇格拉底,就問他說:「你是幹什麼的呢?」他說:「我是體操選手」。又問說:「你是體操選手,那你活得快樂嗎?」他說:「我活得很快樂啊!我以奧運金牌為目標,我活得很快樂啊!」老人聽了就說:「其實你沒有真正的得到快樂,因為你所追求的是一個你無法預測的事情。未來因緣怎麼樣,你不知道,而你心住在外境,外境是變化的,你怎麼會有快樂呢?你是活在不確定感之中!」

這個年輕人,當然他就不相信啊,他覺得應該要有欲望,有欲望才會快樂,所以二個人講起話來不投機啦。後來,這位年輕人,有一天騎車去上學的途中,發生重大的車禍,他為了閃躲前面的來車,就去撞旁邊的車子,整個身體飛起來,再跌下去,大腿骨折。醫生說:他今生不可能再做體操了。這件事對於這位年輕人打擊很大,他生命的目的就是奪取奧運金牌,他不能做體操,他突然間覺得生命沒有意義了,這時候他就去找這位老人,對他說:「我覺得我的生命已經沒有任何意義。」老人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:「在生命當中,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!」這句話跟《楞嚴經》有關係;因為當你安住真如的時候,成功失敗對你來說,都是一種增上緣,每件事情都是有意義的!

這位年輕人,他聽不懂什麼叫:「每一件事都有意義。」難道我摔斷了腿,這件事情也有意義嗎?老人說:「你明天早點過來,我帶你去見一個非常美好的事物。」年輕人充滿了期待,第二天很早就去找這位老人;老人帶他去登山,一路上因為充滿了期待,他覺得景色非常的漂亮,兩個人有說有笑,他也忘了心中的痛苦。來到了高山的上面,他問老人說:「你不是告訴我,可以見到美好的事物嗎?」老人回答說:「你看看你腳下是什麼東西啊?」「欸,腳下一塊石頭!」「這就是美好的事物。」這時候米爾曼突然悟到:原來重點是在「過程」!在這二、三個小時爬山當中,我已經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…米爾曼因此而受到影響,從今以後,他把想要得到金牌的這種妄想忘掉,老人對他說,你要用:「喜歡做體操的心情」去做體操;當他心中沒有妄想時,他發覺他更加專注,對每一個動作的觀察,更加的清楚;後來終於得到全美國比賽的冠軍,創造了奇蹟,一個受過傷的人得到了冠軍。這地方的關鍵就是說明:我們無始劫來,被妄想所誤導,使令我們的能力,完全產生了障礙。

《楞嚴經》的思想、它的人生觀-- 諸位要知道:一個安住在真如的人,「你的人生不是來受用的,人生是來歷練的。」你一念的心性,假借所有順逆的因緣,而成就開顯你自性的福德、智慧二種功德。所以當你安住真如的時候,你會發覺: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;好的、壞的都有意義,酸甜苦辣統統有意義;相反地,你如果活在妄想當中,心住在外境,那人生只有某一部分對你有意義,其它的就沒有意義了,你的人生就非常有侷限性。這個諸位要好好的去體會,叫作「稱性起修」;依止這一念心性,透過人生的歷練,來開顯我們自性的功德。所以整個《楞嚴經》當中,我們的生命只有一件事情─「開顯你自性的功德」─借假修真,假借外在的因緣來開顯你自性的功德,那麼人生的每一件遭遇,都是有意義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