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佛法宗教 (1398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臨命終時,該如何不生恐懼而自在的離開?「往生」是每個人此生必須自己面對的課題,無人能替代,該學會怎麼做呢?

「生命的真相是什麼?」,生命的價值觀點就是「服務他人」,唯有如此才能長養福德因緣。人間佛教生命觀,就是星雲大師提出的「佛說的、人要的、淨化的、善美的」。現實重於玄談,大眾重於個人, 社會重於山林,利他重於自利,凡一切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,都是人間佛教。並賦予原始佛教更圓滿,更現代的新詮釋,讓人間充滿和平、歡喜、富樂、自在,是人間佛教的使命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問:師父慈悲!剛剛提到念佛機的問題,就是《地藏經》也講人臨命終時,如果有人為他念一聲佛號的話,他起碼是不墮惡道。這個時候我不知道念佛機是不是也起同樣作用?
假如說我在院子裡每天都放念佛機,有眾生往生的時候,他是不是能受到這個功德受用?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開示節錄

諸位!你要知道,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,你「 平常」就要訓練自己不隨境轉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人如果業障重,妄念(雜念)就多,平時心浮氣躁,不得寧靜,打坐、念佛、誦經、持咒時雜念紛飛,有時甚至如脫繮野馬無法控制。因此,妄念就是業障,也就是說妄念是業障的一種表象。消除業障的方法是念佛、懺悔、放生、行善、超度冤親債主等。什麼時候發現念佛、經、咒時雜念少了,比較容易入靜了,就表明業障減少了。

1、放下萬緣 提起正念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龍樹菩薩曾身無一物地生活,僅有的家當是一只缽。

曾經有一位王后非常崇敬他。當龍樹到達該國時,王后特地打造了一只鑲滿鑽石的金缽。當龍樹到皇宮托缽乞食時,王后對他說:「你要先答應我一件事。」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輪迴轉世讓我們一直換不同的戲服,什麼身份並不是很重要,重點是學到多少斷除煩惱的本事。

人與人的災難、煩惱來自「我」!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人家瞧不起你、污辱你、毀謗你、打你、罵你,乃至一切,你高高興興的承納領受,業障就消了。

參老和尚 淺說金剛經大意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坐諸位,我們在淪陷期間,受敵人蹂躪,水深火熱,今幸國土重光,當有無限的感想。我們要知道這回戰爭的發生不是偶然的,是因各人共業所感而來的。古德云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,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又云:「倘使百千劫,所造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

人們缺乏道德,做種種罪惡,釀成干戈水火飢饉的浩劫。若要轉移天心,消弭災禍,應從轉移人心做起,應從人類道德做起,人人能履行五戒十善,正心修身,,仁愛信義,才可轉移天心。若人只管做惡事,不肯回頭,怎能化除戾氣?佛說: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」,即是由迷得覺,導人歸於至善的不二法門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說四眾過罪,它罪業的成立有四種條件:

第一個,因:要有「說罪之心」。宣說對方的過錯,什麼樣的情況叫作犯罪動機?在律上說有兩種情況:第一個是陷沒之心。就是,你希望經過這樣宣說,讓對方陷入一種不如意的狀態。可能因為你這樣的宣說,讓大家對他失去了信心,你有陷沒之心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修行人有三個重點:解門、行門、性格。這當中性格是最重要的,一個人有天大的解門,天大的行門,性格不好都不行。這所謂的性格是什麼呢?什麼是一個人美好的性格呢?只有三個字:學吃虧。

「學吃虧」這三個字,我體驗了很久,現在有一點心得。我覺得「吃虧」這個道理非常好,我現在很喜歡吃虧,我很希望我付出很多,但是我得到很少,我覺得這個對我非常好。剛開始對於這樣的遭遇不是很滿意,但是我覺得在我生命當中,我希望我的吃虧的因緣要越多越好,因為學吃虧的好處實在太多了,太多……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決定我們一生的,往往不見得是我們的能力,而是我們的「抉擇」--那個心之所定、那個心之所向。

圓規為什麼可以畫圓成形?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指望將來得到別人的超度,很是冒險。每個人邊修行邊超度「自己」,更符合諸佛菩薩的本懷。

淨空法師講《地藏經》時感嘆:寶誌公是觀音菩薩再來,他超度梁武帝的妃子,只能超度到忉利天,而一般法師做超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結跏趺坐,當願眾生:善根堅固,得不動地。

在結跏趺(盤腿)坐的時候,應該發願。當願眾生,善種子早日發芽、札根,且堅固莫忘初心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慮宜遠,思宜近。
我們在做計劃的時候,要有一個遠大的計劃、遠大的目標,但是我們在思、在考慮的時候,要切合實際,要有一個明確的下手處。就是我們在下手的時候一定要按部就班,有一個次第,有一個下手處,叫「近」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地方有講到一個觀念:生命的轉變,是來自於內心的轉變!攀緣心,在《楞嚴經》講到兩個內涵:

第一個,是業力的問題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七夕剛過。關於愛與嫉妒,佛陀曾說過這麼一個故事:

很久以前,雪山上有一隻罕見的六牙白象。這隻白象宿世修行佛法,現世則以其威德統領群象,並有兩個夫人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,多場實體的法會活動都停止了。

上週參加了農禪寺舉辦的【梁皇寶懺】線上直播共修,直播影片中左邊是經文對照,右邊是去年梁皇法會錄影現場,並搭配農禪寺常住法師現場一起共修。方便大眾隨時進入直播壇場,中斷時也很容易再讓自己重新進入共修狀態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個「菩薩」是已經發了菩提心、具足空正見的菩薩,他準備要很正確地走在菩薩道上,當然他內心一定有智慧,我們說過智慧是生起六度的因。他依止智慧,怎麼修六度呢?

第一個,「不著財位」。修佈施,佈施的重點在於不貪著財富跟地位,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。菩薩在資糧位的時候,長時間地修佈施、持戒、忍辱的福德資糧,他很可能會出現財富,或者是受到別人的尊重,就有地位。當然因果的招感,是誰也不能去否定它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日,佛陀與五百位具足六神通的阿羅漢應婆羅門阿祇達之請,前往接受三個月的供養。然而,供養當天,阿祇達被魔亂心,沉迷於五欲之樂,關閉家門不讓任何訪客進入。
當佛陀與五百位比丘抵達阿祇達的住處時,無人供養,只好坐在大樹下休息。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. 當我用【肉眼】看的時候,它叫新冠病毒,人類避之唯恐不及,只想除之而後快。

【肉眼】提醒我:

kitt的天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